固始县殡仪馆——肃穆与尊严的守护者
殡仪馆作为生命最后的驿站,其设计不仅关乎功能与效率,更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、对生者的慰藉。
如何在冰冷的告别中注入温度?
如何在肃穆的空间里传递人文关怀?
固始县殡仪馆项目的设计,是让建筑本身成为沉默的安慰者,成为肃穆与尊严的守护者。
20世纪50年代,随着国家殡葬改革政策的推行,火葬逐渐成为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。在河南省这个人口大省,传统土葬占用耕地的问题尤为突出,殡仪馆的建设成为规范殡葬管理、节约土地资源的关键举措。固始县殡仪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。随着社会发展,这座殡仪馆经历了多次升级改造:告别厅不断扩建,新增了遗体整容、丧葬用品销售等殡仪服务功能,管理也日趋规范化。2020年后,为适应信阳市推进的殡仪馆服务标准化建设要求,当地政府决定对原有设施进行原址重建。
新建的殡仪馆建筑群以庄重的方正体量围合中心圆形庭院,形成"天圆地方"的对称布局,构建出富有传统礼序的空间序列。严谨的中轴线上,行政办公、殡仪服务、遗体处理与骨灰安置四大功能模块依次排布,既满足当前使用需求,又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弹性空间。建筑外围通过精心设计的道路系统实现人车分流,确保了环境的肃穆安宁。主入口采用双通道环状设计,流畅的动线引导着访客缓步前行,在空间转换间沉淀心境,完成从喧嚣尘世到纪念空间的精神过渡。从城区远眺,建筑群以沉稳的轮廓与城市天际线遥相呼应,在静默中形成生者与逝者的对话,一边是熙攘的人间烟火,一边是永恒的安宁净土。
建筑立面通过厚重的体块关系,实现了传统形制与现代语言的完美融合。米色干挂石材与深灰色小青瓦构成经典的三段式构图:沉稳的基座、舒展的墙身与深远的挑檐层层递进,赋予建筑庄重的纪念感。石材的温润质地与瓦片的朴拙纹理相映成趣,既镌刻着时光的厚重,又透露出自然的呼吸,在秩序与宁静中,传递着生命永恒的安宁意境。
中心庭院作为告别厅与火化区之间的过渡空间,以"天圆地方"为设计意象,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天地共鸣。庭院内精心设计的圆形和方形天井通过顶部镂空引入自然光线,形成随时间流转的柔和光影,在墙面与地面上描绘出动态的诗意画卷。苍劲的黑松与精心布置的绿植,结合砾石铺就的地面,营造出富有禅意的枯山水景观,无声地传递着"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"的生命慰藉。这个庭院不仅强化了建筑的向心力,更成为生者与逝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载体,通过光影、植物与空间的有机融合,诠释着生命的尊严与永恒。
入口景观大道保留了两排苍劲的悬铃木,并新增一排,形成庄严的三排树阵。这种对称式布局铺陈出强烈的空间仪式感。阳光透过树叶洒落,在地面投下斑驳的树影,如同时光留下的印记;挺拔的树干向上伸展,恰似生命的守望。行走其间,婆娑的树影与沙沙的叶响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故事,唤起人们心底深埋的思念与回忆,为即将展开的告别仪式铺垫出恰当的情感基调。
整座殡仪馆通过现代建筑语言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精髓,将功能性、纪念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。每一个空间序列的转换,每一种材料的肌理表达,每一处光影的变化流转,都与自然景观形成多维互动,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生命纪念场所。在这里,建筑不仅是提供殡葬服务的功能空间,更成为连接生死、沟通情感的精神载体,以静谧而庄重的方式,诉说着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。
项目名称:固始县殡仪馆
地址: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
设计面积:7000平方米
设计时间:2022-2023
建造时间:2023-2024
项目总负责:李志强、陈潇、许异
设计人员:高飞、马江、赵璐、李娜、刘雅哲、曾加强、张健唯、周萍、郁浩艳、庞禹、毛莉丽、霍文菲、屠夏青
施工图合作团队:建盟设计集团
图片摄影:James Young